不可说

我对陌生人没话说。对于熟人,滔滔不绝。但是我对于熟人的定义不是很准确,对很多其实明明并不是很熟悉的人也说了很多。我总结了一些能说的和不能说的。供自己以后反思。

一说职业经历:

古人有云“祸从口出”。实在有理。很多你认为没有什么深刻含义的内容,很可能沦为别人的话柄。比如说职业经历。如果你的职业经历很光鲜,会有人觉得你是在有意表现。秀优越,从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如果你的职业经历不够光鲜,会有人觉得你能力一般,从此看低你。

职业经历只能对HR和直属上级坦白。因为他们的对你能力的判断才是最重要的。

二说项目经历:

项目经历跟职业经历类似。如果项目很成功,会有人认为你在吹牛逼。故意秀优越,你这么牛逼怎么跟他成为同事了(这种人一般是Loser)。跟上学的时候认为认真学习的人都是装逼的是一类人。如果项目经历不够优秀,他们会认为你能力一般,从此看低你。

三说工作心得:

首先我是提倡分享工作心得的。内部分享是一个非常好的工作机制。但是前提是有良好的内部分享机制。如果只有你一个人在分享,会造成别人的反感。会觉得凭什么挺你的,你是多牛逼么。很可能你是好心分享东西大家,最后反而起到反效果。

四说薪资水平:

很多公司严禁员工私下讨论薪资。从法律角度说,这并不违反法律。而且如果存在同工不同酬的情况下,是可以起诉公司的。但是每个人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没有一个量化的标准。永远也不可能做到同工同酬。

所以,绝大多数情况下,同样岗位很可能薪资水平差距很大。不管你是高的那个还是低的那个,都会给你带来很大的困扰。作为薪资低于你的一方,并不会去思考为什么工资低于你。只会想,凭什么你工资高于他,然后会觉得你水平“不过如此”。

如果是你自己作为薪资低的一方,也会十分郁闷。

如果遇到拼命打听你薪资的人,直接婉拒或者绕过去。如果一直缠着问,可以与上级主管沟通。

五抱怨公司/同事:

存在不合理的事情,肯定有存在的原因。能改肯定早就改了。老板肯定也知道有问题。但是如果一直抱怨,如果无心的人可能没有关系。遇到有心之人,很有可能就会“无意”向领导透露出你对公司不满。遇到集体抱怨的时候,最好也不要插话。适当的时候,应付一下就行,以免被认为不合群。

公司老板喜欢正能量,不需要负能量。抱怨公司万万不能。所以为什么只会拍马屁没什么真本事的人能在一个公司混得风生水起。因为他又“正能量”、对公司有认同感,至少伪装出了认同感。一个公司是需要认同感的。

抱怨同事也是的,始终要相信存在肯定有原因。就像百度的流氓产品一样,他们的产品经理肯定不是这么想的,但是产品这么流氓,肯定有存在的原因。

后面两项千万不要说。说出口后患无穷。前面三项,能不说尽量不说。

职场有时候真的是身不由己,真的不能按照本性而活着。我也是始终变的虚伪起来了。

我最佩服的人,纯银(蝉游记创始人 郭子威)。他就是一个按照本性而活的人,管你妈怎么想。我是老板,我爱咋地咋地。一个字,任性! 真尼玛羡慕这种状态。

最后再来听一曲《不可说》

另外一个转折点

24号要去同程的交通事业部入职。

同程旅游应该是苏州目前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也是苏州最有可能上市的互联网创业公司。

这次加入同程应该是我职业生涯的另外一个转折点。

细数我这几年,也做了好几款产品。但是没有一款在用户量上突破第一款产品。可能是因为做的都是使用频次偏低的O2O项目。目前我需要一款产品代表作。再拿出2年前做的东西出来示人也太丢人了。

这次离职去同程我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有以下几个原因:

1.同程是家注重产品和用户体验的公司。

2.同程有很好地内部孵化机制。

3.一切以数据说话,简单粗暴效率高。

4.同程里面有很浓厚的内部分享氛围。

5.同程的新办公大楼很气派。

我从入行以来,一直有个心愿。就是做一款城市玩乐指南类型的产品。原本想自己创业,做了很多竞品分析、研究了技术方案、甚至还写了BP。

但是一切因为种种原因没能进行下去。说到底就是我看了太多项目死去,没有清晰盈利模式的产品我是不敢贸然尝试的。相比当年辍学想跟着朋友去创业,这也算是一种成长吧。

同程有个周边自由行事业部,想法和理念基本已经符合城市玩乐指南。但是还欠缺一些内容,可能是因为业务导向导致他们没敢尝试其他方向。现在的玩乐指南还是停留在酒+景上。一个城市的景点是有限的,而且就直径100公里的范围内的景点来看,纷纷存在同质化严重,没有什么特色的问题。比如江南水乡、园林、各种山。基本玩过一种类型之后,就不想再去了。这样用户黏性是个问题。

在互联网行业,很多岗位喜欢用用户量来代表某方面的能力。比如架构师、产品经理、程序员、设计师、市场运营等等。虽然不科学,但是简单粗暴。就像用考试分数来权衡一个人的知识水平一样。

我的第一款产品从上线到项目停止运营为止,应该有300万的用户量。我接手过来改版的一个老项目,从我接手之后至少也涨了200万用户。这是2013-2014年的水平,跟现在动辄上千万的项目比,实在不算什么。但是,我们团队当时只有7个人。

这样我也算是“有过百万级用户量项目经验的产品经理了”。

用户量大,各方面的用户数据、用户行为统计就趋于平稳而准确。对于产品经理来说,用户量级越大的产品,越锻炼能力。也越有成就感。

我自从入行以来,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阅读用户反馈。针对用户的反馈做出相应的回复。每次看到辱骂我不会生气,我会去从产品中寻找问题。看到鼓励的,我内心会十分开心。我喜欢做并且希望做有大量用户反馈的产品。

用户量大的时候,通过统计数据就能验证产品经理很多思路。这种经验是非常宝贵的,而且是只能通过真实的跟用户接触才能获得,是无法言传身教的。这也是为什么,产品经理两极分化为什么这么严重的原因。

所以,我的第一个转折点肯定是我在第一款产品时。那时候就像是一块海绵,每天都能吸满水份。有任何想法和思路,可以立即实施然后通过数据统计和用户行为来验证是否正确。

同程旅游拥有大量的用户量,很高的知名度。这显然要成为我的第二个转折点,这次虽然没有像第一次转折那么大的权限,但是好在我已经过了需要靠疯狂试错来成长的阶段了。这时候,只要有足够充分的数据统计,再结合前人的需求。就能分析出很多东西从而吸收。